![]() |
“慧眼”“極目”精確解析千年一遇天文現象——慧眼衛星和極目空間望遠鏡精確探測迄今最亮伽馬射線暴
伽馬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劇烈的爆炸現象。29日凌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與全球40余家科研機構聯合發布對迄今最亮伽馬射線暴(簡稱伽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我國慧眼衛星和極目空間望遠鏡對這個千年一遇的天體爆發的研究做出了獨特貢獻。 2023-03-29 |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3月2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成果。 2023-03-29 |
“揭榜掛帥”機制加速溫室氣體觀測裝備自主研發進程首批國產高精度觀測設備進場測試
近日,第一批國產高精度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在線觀測設備通過實驗室測試,陸續“奔赴”青海瓦里關和浙江臨安大氣本底站,開展穩定性、一致性、裝備性能等外場觀測測試。這是中國氣象局深入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加強溫室氣體濃度監測、推進發展高精度智能化氣象探測裝備及其國產化和迭代更新的具體舉措。 2023-03-29 |
我國科學家建立常態化深海長期連續觀探測平臺
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長期觀測系統在我國南海冷泉區連續多年布放,實現了對該區域高清影像資料、近海底理化參數等數據的連續獲取。該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深海研究》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2023-03-28 |
月球儲水層在哪里?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提供線索
中英學者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測量到撞擊玻璃珠中的水,發現玻璃珠中的水含量從邊緣向中心逐漸遞減??蒲袌F隊推測,這是太陽風中的氫離子注入撞擊玻璃珠,并在其內部擴散、保存下來。 2023-03-28 |
青海湖沙區生物治沙技術取得新突破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經過四年科技攻關,由青海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青海湖沙區“植物活沙障”系列技術最近通過專家組驗收,相關成果在實踐中成功應用,為高寒沙區防沙治沙提供了技術支撐。 2023-03-13 |
![]() |
神十五航天員乘組計劃6月返回 我國今年將全面開展登月階段各項研制建設工作
根據任務安排,2023年將組織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這是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轉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后的首批飛行任務。 2023-03-13 |
南極也能種菜? 智能技術改善工作條件
南極極端惡劣的環境,以及極晝極夜過渡的特殊情況,讓“吃上新鮮蔬菜”長期以來成為科考隊員們遙不可及的夢。而這個夢,幾年前成真了。 2023-03-13 |
![]() |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天繪六號A/B星
3月10日6時4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023-03-10 |
我國科學家首創開放式新架構實現615公里光纖量子通信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袁之良團隊首創量子密鑰分發開放式新架構,采用光頻梳技術,成功實現615公里光纖量子通信。該架構在確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時,能大幅降低系統建設成本,為我國建設多節點廣域量子網絡奠定基礎。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2023-03-10 |
![]() |
三維成像!中國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測試成功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完成了雙光子顯微鏡的安裝、調試和首次成像測試,成功獲取了航天員臉部和前臂皮膚的在體雙光子顯微圖像。 2023-03-07 |
我國將建超低軌衛星星座 首發星9月具備發射條件
該衛星成功入軌后將對超低軌道飛行技術、高分辨率對地成像技術、星載智能處理、信息直達用戶終端等關鍵技術進行演示驗證和應用示范。 2023-03-07 |
![]() |
“動動嘴皮子”,AI就能知道你在說啥
“所謂AI讀唇語,即人工智能唇語識別,其核心技術框架為視覺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北本├砉ご髮W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網絡與安全研究所所長閆懷志介紹道,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將人臉從圖像中連續識別出來,并提取其中連續的口型變化特征,輸入至唇語識別模型,辨識出該人物口型對應的發音,進而輸出可能性最大的表達語句。 2023-03-02 |
復興號家族最“抗凍”高寒智能動車組上線運行滿月
新型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的材料、電氣元件以及車體、轉向架、供風制動等系統部件使用耐低溫設計,車底的水箱、污物箱、水管路配備了加溫和保溫設施,在密封防雪防擊打、水系統防凍、冷凝水防治等方面進行升級;列車采用全新設計的設備艙側部裙板,設置“高寒專屬”的濾網,兼顧設備車下通風和防冰雪功能。 2023-02-22 |
![]() |
雪后又見一年春——冬奧氣象科技成果持續發揮效益
公眾提前一天可以看到的天安門廣場升降旗“氣象指南”,源于小范圍、高頻次更新的氣象預報支撐。而這正是冬奧“百米級、分鐘級”預報技術引入天安門地區等首都功能核心區氣象服務后的成果。 2023-02-21 |
![]() |
“頂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與憂
目前,ChatGPT還沒有通過圖靈測試的評估。其實,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工智能模型能真正通過圖靈測試。 2023-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