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文化>故事
    中央氣象臺流域水文氣象預報團隊:新征程上的“老”鐵軍 來源: 日期:2023年02月21日09:16

    6點到崗,準備參加早間會商的材料,登錄業務平臺,瀏覽20余個專業網站的數據信息,制作當日流域水文氣象公報,同外部門、省氣象局碰頭進行專題會商……中央氣象臺流域水文氣象預報中心預報員王蒙告訴記者,這就是她汛期值班在崗一天中的工作常態。

    以中央氣象臺原天氣預報室水文氣象科室為主體組建而成的流域水文氣象預報中心,可以說是老團隊遇到了新任務?!皹I務量上來了,人員變動并不大,壓力確實有?!眹壹壥紫A報員、流域水文氣象預報團隊負責人包紅軍說。

    直面挑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獨當一面。

    2022年3月,中央氣象臺流域水文氣象預報中心成立。汛期,34場暴雨來勢洶洶,珠江流域洪水泛濫,遼河流域罕見潰壩,塔里木河全線超警……該中心團隊成員經受著一次又一次考驗?!氨M管汛期挑戰艱巨,但團隊所有人迎難而上、團結協作?!绷饔蛩臍庀箢A報中心主任宋巧云說。

    中央氣象臺流域水文氣象預報團隊監測流域降水實況。 圖/文 楊寅

    2022年汛期,各流域形勢嚴峻,團隊成員成了全國天氣早間會商的“??汀?,發言頻次比往年多了4至5倍。許多從未在早間會商中發言的年輕預報員,也開始頻繁登上發言臺。

    準備的過程很緊張,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心情上。”王蒙說,“但好在自己水文氣象知識儲備扎實,已經具有隨時應戰的能力。每次會商前,首席與經驗豐富的老預報員會給予悉心指導,團隊成員也會主動幫忙,站上去發言的時候,心里是有底的?!?/span>

    在去年6月“龍舟水”相關會商中,王蒙的發言得到局領導的贊賞。團隊“龍舟水”暴雨過程預報服務還獲得氣象部門預報員聯盟2021—2022年度優秀預報案例二等獎。團隊將“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材料形成重大信息專報,獲國務院總值班室表揚。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鮮明、最根本的特性?!傲饔蛩臍庀笊婕皻庀?、水文、地質等多個學科,流域災害成災機理復雜,我們的支撐模式技術必須更為科學精細?!彼膶I科班出身的包紅軍挑起了“傳幫帶”的大梁。

    “團隊組織開展了水文基礎理論知識培訓,還會針對每個人的興趣點推薦相關文獻?!睏钜鳛闅庀髮I出身的預報員,對團隊的“傳幫帶”深有感觸。

    不僅是團隊內部的互助互學,七大流域氣象中心之間的聯動交流機制也被進一步打通。

    2022年,團隊充分發揮業務技術研發優勢,完善與七大流域氣象中心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派人員赴松遼流域氣象中心交流,針對性開展業務會商、研討交流和復盤總結。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是提升流域氣象保障水平的關鍵一環。中心成立以來,不斷在科研方面發力,與七大流域氣象中心加強技術協同攻關,推進業務平臺建設,用科技力量為預報服務“撐腰”。

    “我們的業務科研盡量實現需求、研發、平臺、培訓、檢驗的閉環?!卑t軍認為,盡管人員少,但形成這樣一個閉環,業務能力會不斷提升。

    如今的國家級水文氣象業務,實現了從傳統的流域面雨量監測預報業務向基于風險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轉變;團隊自主研發了全國水文氣象預報業務系統、中央氣象臺水文氣象綜合分析與會商支撐系統等業務平臺;新增流域水文氣象公報業務,引導七大流域氣象中心強化并共享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精細化預報服務信息;針對精細化防汛需求,將七大江河流域劃分為127個子流域分區和3346個中小流域分區,全面提升流域預報服務能力;完成國—省—市—縣業務平臺“1+7”(1個國家級業務平臺,7個流域業務平臺)互訪,助力跨區聯防。(劉海知、運曉博、羅瀾對本文有貢獻)

    (作者:閆泓?責任編輯:張林)



    圖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