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資訊>解讀
    權威解讀:立足于防 著眼于早 提升為農服務質量效益
    ——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聯合解讀《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方案》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23年01月19日08:03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過去一年,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和復雜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三農”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糧食實現高位增產,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重大成就。

    中國氣象局和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印發《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要求。作為2023年首個聚焦氣象為農服務的專項方案,氣象部門將如何進一步助力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方案》有哪些亮點?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祖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就《方案》進行解讀。

    胸懷“國之大者”: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綱要》部署

    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糧食和農業生產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多點頻發、南方嚴重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多重風險挑戰。在不利條件下,糧食實現逆勢增產,全年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和推進《綱要》落實落地的關鍵之年?!睆堊鎻娬f,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部署的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要求氣象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發展,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工程建設;《綱要》在“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主要任務中,明確指出要實施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全面推進氣象為農服務取得新進展勢在必行。

    潘文博說,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離不開氣象部門的大力支持——氣象部門通過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開展分區域、分時段、分作物全周期氣象服務,為正確研判形勢、防災減災、精準指導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潘文博指出,氣象部門一方面加強監測預報預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另一方面創新工作方式、有效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如在南方抗高溫干旱奪秋糧豐收過程中,氣象部門及早研判旱情發生趨勢,兩部門多次聯合發布高溫熱害和農業干旱風險預警,指導各地科學抗旱澆灌,減輕災害影響;氣象部門在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制作發布農業氣象服務專報,為農業農村部門科學調度農機、指導各地搶收搶種、確保顆粒歸倉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采取人工增雨等措施緩解了南方旱情影響。

    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方面,有這樣一組數據:全年糧食單產、總產預報準確率分別達99.98%、99.96%,創近五年新高;氣象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聯合發布120余期國省級風險預警,服務125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萬名農機手及相關人員,干熱風預警及“一噴三防”措施助力夏糧逆勢增產;2022年累計開展飛機增雨作業756架次,累計增加降水約241.5億噸。

    堅持穩中求進:增強系統觀念,立足于防、著眼于早

    張祖強說,氣象服務“三農”工作始終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國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氣象部門始終圍繞我國“三農”工作開展相關保障服務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兩部門聯合印發的《方案》是對之前工作的延續和深化,重點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堅持需求牽引和系統觀念,深化部門合作,立足于防、著眼于早,統籌推動氣象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聚工作合力。

    《方案》呈現三方面亮點。

    一是“全”?!斗桨浮穼r業氣象服務的各個方面提出要求,包括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球糧食安全、特色產業服務,尤其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監測預警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首次對海洋漁業安全氣象服務和畜牧業發展氣象服務作出更加系統的部署。

    二是“智”。挖掘糧食增產潛力靠科技,發展智慧氣象是做好氣象服務的有力抓手?!斗桨浮穼χ腔坜r業氣象能力建設進行專題部署,要求加強平臺建設,期望實現各層級跨部門農業氣象數據融會貫通;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基地建設,推進氣象服務更加接地氣,精細服務田間地頭;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通過部門合作實現服務平臺的直通,推進為農氣象服務廣覆蓋、更便捷。同時,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智慧氣象服務將瞄準打造精細化智慧化農業氣象服務平臺、聯合建設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基地兩個靶向目標,提升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研”?!斗桨浮穼β摵祥_展科研攻關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圍繞農業生產氣象服務開展理論研究,開展創新平臺建設,建立科技創新基地,以推動形成科研創新合力。

    目標是前行的航向,任務是發力的抓手。潘文博說,《方案》明確分2025年、2035年“兩步走”目標,從四方面12個發力點明確未來13年發展的主要任務,推進實現氣象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

    端穩中國飯碗:突出“早細廣”,強化特色產業服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張祖強介紹,2023年開年之初印發《方案》,也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皻庀蟛块T將持續密切跟蹤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進展,主動謀劃、積極參與,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實現藏糧于技,落實好糧食生產氣象服務保障工作?!?/p>

    ——加強農業生產全鏈條氣象服務。圍繞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強農業年景展望和氣候預測,開展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的精細化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推進氣象服務全面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總結推廣種業氣象服務試點實踐和經驗,推進省級產量預報精細化到縣,持續推進農業氣象保險服務,扎實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工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覆蓋率提升至88%以上,精細服務300萬農機手和相關人員。

    ——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組織研究開展新一輪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工作,進一步摸清我國農業氣候資源底數和變化規律,動態監測和掌握耕地的氣候生產潛力變化,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布局、種植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加強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示范作用。聯合農業農村部推進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建設,建立相關支持保障機制,強化考核評估,充分發揮示范作用,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氣象保障。強化海洋漁業安全和畜牧業氣象服務。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要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張祖強介紹,聚焦助力鄉村振興,氣象部門將充分發揮部門垂管優勢,集全國氣象部門眾智合力,開展行業幫扶、科技幫扶、產業幫扶,推進衛星慧眼、風云平安、守護豐產、氣候賦能等四大行動,打造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品牌;充分發揮部門聯動力量,搭建“市場+部門”的消費幫扶平臺,探索建立筑牢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工作機制;面向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氣象+產業”賦能行動,提升特色產業氣象服務能力,深度融入特色農業全產業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強化部門合作: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

    潘文博期待,未來兩部門繼續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的需求,從農業防災減災、農業生產形勢監測分析、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等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建議繼續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增強農業生產韌性,進一步聯合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監測預警,聯合制定完善防災減災工作預案和技術方案等措施,發揮人工增雨防雹作用,共建基層農業防災減災隊伍;加強農業生產形勢監測分析,進一步加強溝通會商、聯合開展糧食產量預測、深入推進數據共享、支持地方農業農村和氣象部門推進現代農業和氣象服務信息化建設;聯合開展氣候變化影響農業生產研究,增強決策預判能力。

    張祖強表示,2022年,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開展了密切的合作,針對重要天氣過程聯合會商20余次,各級氣象、農業農村部門聯合發布125期相關風險預警,助力農業防災減災從“災后救助”轉向“災前預防”,兩部門聯合開展服務,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兩部門將圍繞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聯合開展常態化會商和實地調研,聯合開展相關服務,共同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建設農業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王亮 劉丹 董宛麟?責任編輯:欒菲)



    圖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