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資訊>深度
    可持續發展中國經驗中國貢獻系列報道⑤
    氣象數據跨界流動的中國智慧:深挖數據價值服務全球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23年02月16日08:06

      由北極圈而來的寒潮,可在整個北半球造成降溫;在太平洋深處生成的臺風,能夠一路影響中國、朝鮮、韓國或日本。不斷流動、無國界的大氣,造就了千變萬化的天氣形勢,而氣象數據跨越國界的流動,則為預防氣象災害作出重要貢獻。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WMO)信息系統的全球信息系統中心之一,也作為全球氣象數據交換的核心節點,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全球氣象數據發現、收集、共享與服務能力,致力于深入挖掘數據價值,讓來自全球的氣象數據流動起來,到需要的地方去,為全球防災減災、減緩適應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價值。

      氣象數據來源龐雜多樣,實現氣象數據有序流轉共享,需要強有力的氣象大數據中心。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多措并舉,推動數據“應傳盡傳”,實現“應收盡收”“應解盡解”,大力提升數據資源挖掘應用能力。當前,中國氣象局通過5種主要渠道收集全球多圈層數據資源,年增量15.2PB、日增量41TB;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通信系統(GTS)每日穩定收集8大類178種國際數據資源, 實現全球氣象數據應解碼盡解碼,可用數據種類與數據量同歐美發達國家相當,每日數據量達3.1TB。這些數據經由收集、整理,又通過GTS與全球進行數據交換,日提供數據服務量1.1TB,每年對外提供數據服務總量達400TB。

    全球數據接收與服務

      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自2011年首次在孟加拉國落地以來,已覆蓋亞太和非洲的大部地區,可提供12大類392種資料,每天播發數據量數百GB。在去年巴基斯坦暴雨引發洪水過程中,CMACast提供的氣象數據解了當地“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風云氣象衛星觀測數據逐步通過合作共享惠及全球。2022年4月,南非出現極端降水,風云二號H星、風云三號D星持續監測服務南非極端暴雨洪澇災害,助力全球氣象防災減災,獲得南非政府肯定。

      收集與分發,只是發揮氣象數據價值的第一步。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致力于挖掘GTS交換的資料和產品的更多價值,進一步提升氣象數據對全球監測預報服務業務的支撐能力。

    全球數據資源

      2022年9月,經過長時間研究探索,中國氣象局基于GTS交換資料新增72種數據產品服務業務應用,在降低數值預報誤差、擴大衛星遙感監測范圍、增強全球監測預報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新產品豐富了全球日值降水和溫度資料,較明顯地提高了全球強降水及高溫等災害性天氣監測的實時性,日暴雨監測時間由兩天縮短至6小時。更多的衛星觀測資料,填補了風云氣象衛星的觀測盲區,新解碼的靜止衛星數據進入業務后,與風云靜止氣象衛星協同,能保證全球靜止衛星時空連續觀測,有效擴大靜止氣象衛星的有效觀測區域。

     ?。ㄗ髡撸簞⑨?責任編輯:張林)



    圖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