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正在見證新的歷史。2022年12月9日,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在沙特阿拉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利用中國風云氣象衛星和北京世界氣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災減災。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這是近年來風云氣象衛星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時刻。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中國風云氣象衛星是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中的重要成員。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4型19顆風云氣象衛星,目前有7顆在軌業務運行,觀測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實時共享,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持續向世界貢獻中國力量。
“風云衛星國際應用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氣象能力建設的貢獻,彰顯了中國的全球擔當?!笔澜鐨庀蠼M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表示。
2022年9月21日,風云三號E星洋面風場產品監測到“菲奧娜”中心及附近風力不同程度的變化情況
一個視角,聚焦安全。
“一帶一路”沿線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較多,自然災害特別是氣象災害頻發重發,衛星監測極為重要。
2018年4月24日,中國氣象局正式建立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_ESM),意義非凡。
一個多月后,國家航天局與中國氣象局決定將原定位于東經86.5度的風云二號H星,西移至東經79度,使風云系列靜止氣象衛星可有效覆蓋我國全境、“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印度洋和大多數非洲國家,開啟國際服務新紀元。
2019年,莫桑比克等國家受熱帶氣旋“伊代”影響出現嚴重洪澇,風云氣象衛星及時向莫桑比克等國家提供服務?!案兄x中方及時對莫桑比克應對熱帶氣旋災害施與援手?!蓖?月,莫桑比克總統紐西在訪華時對中方援助表示感謝。
從2020年起,WMO將風云氣象衛星監測產品列為幫助其他國家提升氣象災害監測能力的重要資源之一。
2022年12月1日,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正式業務運行。被稱為“黎明星”的風云三號E星為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服務加開“早班車”,風云四號B星發揮快速成像儀具備的分鐘級250米分辨率區域成像“鷹眼”作用,兩名“新帥”高效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FY-3E Ash合成圖(黎明)2022年11月24日(UTC)。圖中監測顯示冒納羅亞火山口附近熱異常增加,并顯示少量火山灰的信息(圖中紅色圈內所示),提示近期該火山有小規模噴發,火山活躍度增加
另一個視角,聚焦發展。
生態環境、科學技術、人才支撐對可持續發展極為關鍵。
風云氣象衛星具備對甲烷、一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全球監測能力。通過風云氣象衛星開展針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進一步提升了應對氣候變化水平,太陽活動、空間輻射環境、電離層成像、磁場等監測探測能力也持續加強。
2022年11月15日,風云四號B星監測巴厘島上空產生對流云團
2019年,中國氣象局向吉爾吉斯斯坦、莫桑比克、阿曼等國家援建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接收處理及應用系統,支持這些國家不間斷獲取衛星監測資料和服務。
針對全球極端氣象災害可提供的數據資源更加多樣化、時空分辨率和產品精度更高的新形勢,2022年初,風云三號D星、風云四號A星和風云二號H星成為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的值班衛星。風云四號B星2022年還為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提供保障。
同時,近五年,參與風云氣象衛星培訓的國際用戶超1000人次。
……
憑借先進的技術、穩定的業務運行和高質量的數據產品及服務,如今,風云氣象衛星成為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和中國名片。
(作者:王亮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