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ㄖ陛犑校┙缇€的通武廊氣象災害防御協同工作平臺實現聯防聯控,京津冀一體化交通氣象服務系統穩定運行,我國第27個國家氣候觀象臺落地雄安……這九年,“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京津冀之花盛開得愈發燦爛。
2014年早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確定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一幅宏偉藍圖開始起筆謀篇。
著眼大格局、融入大戰略,中國氣象局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氣象保障規劃》,成立中國氣象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氣象保障規劃領導小組,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共建“一張網”
2017年,千年大計,雄安啟航。
雄安新區地處華北腹地,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南臨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建設雄安新區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中國氣象局在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推進建設由氣象大腦、氣象物聯網、氣象觀測基準網、氣象感知泛在網(“一腦三網”)組成的智能化、網絡化、一體化類生命體的智能氣象觀測網絡,助力城水林田淀生態系統治理,推進城市碳排放和生態系統碳匯定量監測。
北京市政府支持“京冀交界山區氣象災害易發區河北境內觀測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在京冀交界地區河北省境內建設兩部X波段天氣雷達和180個自動氣象站,進一步加強京冀交界及山洪泥石流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能力。
天津,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港時提出了打造輻射帶動京津冀和“三北”地區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重要要求。天津氣象部門建成智慧港口氣象服務平臺,實現氣象服務與港口業務發展的深度融合;成立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建成天津海洋氣象一體化平臺,與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天津)有限公司共建天津港航氣象服務中心,推進海洋及港口服務跨越式發展。
2021年11月6日,河北省圍場縣X波段天氣雷達順利完成安裝調試。于超 攝影
共享“一張圖”
安居才能樂業。
為滿足流域防汛要求,北京氣象部門充分發揮通武廊、白洋淀、平薊三興等跨?。ㄖ陛犑校┬×饔驓庀舐摲罊C制作用,強化京津冀氣象部門信息互通共享,建立京津冀區域天氣預報協同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區域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的會商及聯防聯動,組織區域預報、預測技術交流會。
天津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海河流域氣象中心牽頭作用,建立眾多小流域聯防機制,開發“海瀾”海河流域氣象服務共享平臺。根據海河流域重點水庫及雄安新區等核心位置,新增海河流域11分區、特色分區、小流域聯防分區,為水庫防汛調度、白洋淀水資源調度等決策提供支撐,實現了流域內上下互通、內外一致的水文氣象預報服務面雨量“一張圖”。
在業務工作時打開通武廊氣象災害防御協同工作平臺,“云視”會商系統中,北京市通州區氣象局、天津市武清區氣象局、河北省廊坊市氣象局的工作人員隨時待命,他們依托平臺組成了攻關京津冀大范圍氣象預報中的小型綜合體。
協同發展,更是綠色發展。
為助力大氣污染防治,北京市氣象局組建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氣象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和加密會商業務流程,形成區域環境氣象預報服務產品體系。
生態環境愈發“美起來”,“心肺之患”得到有效治理。天津市氣象局開發輻射三地的智慧環境氣象服務平臺,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合京冀氣象部門監測預報植源性污染。
2021年7月8日,由天津市氣象局開發的“海瀾-海河流域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向流域各省市縣氣象部門共享共用。
共向“一條心”
服務協同發展,是這個春天的故事里不可或缺的暖色。
“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主骨架已經形成,一體化交通網絡“連起來”,“1小時交通圈”越變越大。
圍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需求,北京氣象部門構建京津冀一體化交通氣象服務系統,初步實現交通氣象信息共享服務。河北省氣象局牽頭成立京津冀交通氣象中心,逐步建成以智能網格化產品為基礎,以高速交警為主要用戶群體的“互聯網+氣象+交警”的交通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多項關鍵創新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三地聯合做好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北京組建由京津冀氣象專家和骨干組成的具有國際水準的氣象保障團隊,聯合開展氣候預測、天氣會商、現場保障等工作。
2019年,三地聯合啟動京杭大運河氣象服務保障項目,以通州氣象站網建設標準為參考,在運河沿線布設氣象站和電子顯示屏,并通過站點、雷達以及風云氣象衛星的數據共享,為堤岸整修、河道治理、水體改善、北運河京津冀段旅游性通航提供氣象服務保障。
天津濱海新區國家氣象科技園、海洋氣象一體化平臺、智慧交通氣象保障綜合服務平臺……如今,在京畿大地上,一個個載體平臺逐漸壯大,成為服務協同發展的大舞臺。
春風又至,眾行致遠。京津冀三地氣象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瓣瓣同心”攜手同行,以實際行動譜寫氣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者:劉倩?葉芳璐?張妍?馬洵?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