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圓或許有憾,但年味不該打折。應防疫大局之需,許多人自覺停下春節返鄉的腳步。如何讓人們就地過個好年,成為新形勢下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一道必考題。
對氣象部門來說,這道題考的是對需求的洞察力和服務的匹配力。
首要答案無非緊扣“安心”二字,解決“后顧之憂”。而天氣正是影響“安心”的重要一環,不論是針對低溫冰雪凍害等災害性天氣未雨綢繆,重點關注天氣對物資、能源供應和運輸環節的影響,還是在健康氣象、科普宣傳等方面助力疫情防控,在歲末年初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都是以主動作為為“安心”加碼。
而如何讓人們感受到更多“家門口”的溫暖和精彩,則是這道題的“得分點”。不妨自問:對外,面對即將迎來高峰期的周邊游,以及各地眾多節日活動,氣象服務跟上了嗎?對內,氣象干部職工就地過年的保障制度如何,能否讓大家留得安心、過得舒心?如果答案為“是”,這道題才算答得漂亮。
在此基礎上,還有一個“加分項”。就地過年帶火的“居家經濟”折射出人們生活場景向線上延伸的新趨勢,在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氣象也不妨挖掘新的業務接駁點,以更具“網感”的服務供給賦能經濟發展新模式。(葉奕宏)
?。ㄘ熑尉庉嫞簷璺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