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雨降下、旱情退去,當火險消弭、冰雹消散,當萬物復蘇、春耕日忙……越來越多的服務需求,正催生人工影響天氣更高頻次、更常態化的作業態勢。
今年以來,全國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229萬平方公里,累計增加降水達49.5億噸。60多年來,氣象部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始終用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今,走上新征程,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保證人工影響天氣事業高質量發展,破題的關鍵在于把握科學作業和安全生產兩條生命線。
科學作業,呼喚科技創新。眾多服務需求目標不同,多變的云朵也意味著不同的作業條件,只有增強監測預報識別技術,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和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真正把新技術、新成果應用于廣袤的天空,才可能促進作業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安全生產,正是底線要求。安全無小事,更何況深入云層的作業本身就危險重重。只有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抓好動態風險排查和隱患整改,嚴格按照業務技術規范和重大裝備安全管理規定操作,加強新技術應用,才能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在公眾最需要的時節,我們枕戈待旦,巧抓時機,爭取與天上的云做最精彩的配合,送去甘霖和希望,送走冰雹和威脅。而要實現這種“精彩”,讓每一滴珍貴的雨水科學又安全,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王亮)
?。ㄘ熑尉庉嫞簷璺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