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資訊>要聞
    2022國內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23年01月09日09:36

    國內

    1. 低溫雨雪襲擾北京冬奧,氣象部門全力以赴保駕護航

    2022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0℃,降水量偏多56%,冷濕特征明顯。11日至14日,京津冀晉及內蒙古等地先后出現降雪過程,北京北部和東部、山西大同和忻州、河北保定、廊坊和滄州等局地積雪深度有10~16厘米。氣象部門全力以赴開展精密監測、精準預測和精細服務,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順利舉辦保駕護航。

    張家口賽區氣象裝備保障團隊隊員維護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氣象觀測設備。王旭海 攝影

    2. 1961年以來歷史第二強龍舟水影響珠江流域

    5月21日至6月21日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超400毫米,其中廣西中北部、廣東中北部以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達600~900毫米,廣西桂林、柳州、賀州和廣東清遠、韶關等地1000~1300毫米,廣西桂林臨桂局地1616毫米。上述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珠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44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多。受強降雨影響,珠江流域逾45條河流超警戒水位,6月21日,珠江防總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一級;廣東、廣西多地出現城鄉積澇,帶來不利影響。

    3. 松遼流域遭遇極端降雨,繞陽河盤錦段堤壩潰口

    6月至7月,東北三省平均降水量達334.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多;吉林降水量(414.2毫米)和降雨日數(37.8天)均為歷史同期最多,遼寧平均降水量420.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超過常年夏季降雨總量,為近30年歷史同期最多。受強降雨影響,松遼流域有4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8月初遼寧繞陽河盤錦段出現堤壩潰口;部分公路基礎設施遭損毀或中斷;吉林、遼寧部分低洼農田出現短時漬澇,加上日照時數偏少,農作物生長受到不利影響。

    4. 盛夏局地短時強降雨致重大人員傷亡

    7月15日至16日,四川省中北部出現強降雨過程,北川縣有21個氣象站12小時降水量超過50毫米,8個站超過100毫米,北川縣青片鄉16日6小時累計雨量高達102.5毫米,河湖水位暴漲引發山洪,導致部分房屋被沖毀,交通、電力、通信中斷,兩萬多人受災。8月13日下午,四川彭州龍槽溝附近受上游降水影響突發山洪。8月18日凌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出現短時強降雨,青林鄉、青山鄉小時降水量達39.3毫米和34.6毫米,暴雨引發山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 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炙烤”我國,中央氣象臺首次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過程,共持續79天,為1961年以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8月13日,中央氣象臺發布自我國氣象預警機制建立以來首次高溫紅色預警。此次高溫過程中,35℃以上覆蓋1692站(占全國總站數70%),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2多;37℃以上覆蓋1445站(占全國總站數60%),為1961年以來最多;361站(占全國總站數14.9%)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重慶北碚連續2天日最高氣溫達45℃。評估結果顯示,此次高溫事件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持續高溫天氣給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和電力供應等帶來不利影響,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

    2022年7月14日,上海豫園商城啟用噴霧裝置進行防暑降溫。當日,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今年第3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影

    6. 長江流域“汛期反枯”,人工增雨馳援旱區

    7月至11月上半月,長江中下游及川渝等地持續高溫少雨,遭遇夏伏旱、連秋旱。長江流域中旱以上干旱日數7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4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8月18日,中央氣象臺與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發布氣象干旱預警,時長達79天;24日,湘鄂贛粵桂閩黔滇陜川渝浙蘇皖14?。▍^、市)中旱及以上氣象干旱面積達峰值;27日,中國氣象局首次調用多架飛機在丹江口水庫匯水流域開展大范圍跨區域空地聯合增雨作業,全力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用電安全。進入9月,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地區高溫少雨,27日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歷史新低。11月15日至30日,江南、華南出現明顯降水過程,氣象干旱得以有效緩解。持續的高溫干旱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農業生產、水資源供給、能源供應及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對當地生態系統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2022年8月17日中午12點30分,中國氣象局增援的新舟60飛機飛抵湖北襄陽劉集機場,馳援湖北人工增雨工作。付佳 攝影

    7. 罕見秋臺“梅花”四弄,創1949年以來秋臺風登陸最北紀錄

    今年第12號臺風“梅花”在9月14日至16日期間,先后4次登陸浙江、上海、山東和遼寧,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秋臺風登陸地最北界紀錄,也是登陸舟山的最強臺風。受“梅花”與冷空氣共同影響,上海沿海、浙江沿海及部分島礁出現12~15級風,最大陣風出現在浙江舟山徐公島(16級,53.6米/秒),浙江東北部沿海海面12級以上大風累計時長達12個小時。紹興上虞和嵊州、寧波余姚局地累計雨量達600~707毫米,浙江、山東、遼寧、吉林共23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極值,其中山東福山突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受“梅花”影響,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等地航班大面積取消、部分列車停運、海上航行停航,浙江、江蘇等局地農作物受淹倒伏、設施農業受損。另一方面,“梅花”帶來的降雨,緩解了前期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干旱。

    2022年9月14日,亞太臺風研究中心“追風團隊”前往上海浦東新區,以陸家嘴為核心區域,直擊“梅花”,利用無人陸地探測器(氣象狗)和小型無人機探測臺風。圖為無人陸地探測器 圖/王瑾 文/丁昕彤

    8. 秋季寒潮頻襲,斷崖式降溫對公眾出行和農牧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10月3日至7日,我國中東部出現一次大范圍寒潮過程,終結了南方“秋老虎”天氣。其中,河南東南部、安徽和湖北大部、湖南東北部降溫幅度達20℃以上,河南新野、沁陽降溫幅度超25℃。由于正值國慶假期,斷崖式降溫、大風和降雨天氣,對人體健康、旅游、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響。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國大部再遭寒潮侵襲,多地出現劇烈降溫并伴有雨雪和大風天氣,14℃以上降溫范圍超國土面積一半以上(55%)、局地氣溫降幅超過18℃,最低氣溫0℃線南壓至江南北部一帶,黃河進入年度凌汛期,新疆、內蒙古等地牧業轉場和設施農業受到不利影響。

    9. 龍卷天氣點散多發,氣象部門首次成功發布預報預警

    2022年全國共記錄到25次龍卷過程,包括中等強度以上龍卷11次、強龍卷6次,與前三年均值持平。5月14日,黑龍江省五常市遭遇短時大風襲擊,被判定為弱到中等強度龍卷。7月臺風“暹芭”影響期間,廣東省記錄到5個龍卷發生。7月20日和22日,黃淮江淮等地出現兩次大范圍強對流過程,極端性為入汛以來最強,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先后出現5個龍卷風,基于最新監測研判技術,氣象部門上下聯動,首次成功發布龍卷風預報預警。

    10.?太陽中等以上耀斑事件超前三年總和全球空間天氣中心及時響應保安全

    自2019年12月太陽進入第25個活動周以來,太陽活動日漸活躍。2022年4月,共爆發28次中等耀斑和5次大耀斑,多于此前三年中等以上強度耀斑事件總和。太陽耀斑可引起電離層短時劇烈變化,導致地面和高空短波通信中斷、導航精度降低,對航空飛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作為第4家全球空間天氣中心,中俄聯合體(CRC)全球空間天氣中心迅速響應,在X級耀斑爆發15分鐘內,即向國際民航組織發布空間天氣咨詢報,為民航安全飛行提供重要支撐。

    國外

    1. 巴西頻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災損嚴重

    2月11日至16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多地出現極端降水,全州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2倍。彼得羅波利斯市15日3小時降水量達210毫米,超過當地常年同期降水量,日降雨量為當地1932年以來最大。5月下旬至6月初,巴西東北部遭遇持續強降雨,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超過50毫米,部分地區降水量偏多超過常年同期2倍以上。強降水導致多地出現嚴重洪澇及山體滑坡災害,超過200人死亡。

    2. 強風暴“尤尼斯”席卷西歐,英格蘭陣風破紀錄

    2月18日,大西洋強風暴“尤尼斯”襲擊了西歐等地多個國家,英國南部、英吉利海峽、北海南部、西歐及中歐北部沿海等地普遍出現8級以上大風,英國南部、英吉利海峽等地陣風達10~12級。英國懷特島尼德爾斯觀測到最大陣風約196公里/小時,創英格蘭有史以來最大陣風紀錄。英國多地交通中斷,大量航班取消、火車停運,多地電力設施受損。愛爾蘭、英國、比利時、荷蘭和德國至少有16人因強風暴喪生,數十人受傷。

    3. 臺風“鲇魚”“尼格”重創菲律賓

    2022年第2號臺風“鲇魚”(最大風速20米/秒)于4月10日在菲律賓東薩馬省吉萬市卡利科安島登陸。受其影響,僅4月9日,菲律賓中部平均降水量已超過50毫米,9—12日區域平均降水量超過170毫米,為1980年以來同期最多?!蚌郁~”造成菲律賓至少175人死亡,超200萬人受災。10月29日,22號臺風“尼格”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登陸,暴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等造成160多人死亡,超過300萬人受災。

    2022年第2號臺風“鲇魚”路徑圖

    4. 南非東部遭遇近60年來最強降水,人員傷亡慘重

    4月上中旬,南非共和國東部夸祖魯-納塔爾省遭遇近60年罕見的極端強降水襲擊,其東海岸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局地超過30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為南非近60年來罕見。僅4月11—12日,夸祖魯-納塔爾省局地降水量就超過300毫米,突破近60年來的歷史極值;德班市及其周邊地區48小時降水量超過450毫米,接近當地年降水量的一半。強降水引發的洪澇災害造成近450人死亡,超4萬人無家可歸。

    5. 歷史罕見!洪災致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國土被淹

    6—8月,巴基斯坦頻繁遭遇強降水襲擊。全國平均降水量6月偏多68%,7月偏多180%,8月偏多243%,其中7月和8月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信德省測得8月降水量高達1228.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達355毫米,均創下月和日降水量最高紀錄。持續強降水導致巴基斯坦約三分之一國土被淹沒,超3300萬人受影響,近1700人死亡;主要農作物棉花有45%被洪水沖毀,水果、蔬菜和大米等也遭受巨大損失,估計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近700億元人民幣。受巴基斯坦政府邀請,由中國應急管理部、水利部、氣象局等部門組成的中國政府專家組,赴巴基斯坦開展災害評估和防災減災工作交流。

    2022年8月27日,人們在巴基斯坦賈爾瑟達涉水出行。 新華社發 卡尤姆 攝

    6. 韓國首都圈遭遇近百年來最強暴雨,引發嚴重內澇

    8月7日至11日,韓國首都圈遭遇極端暴雨事件,具有持續時間長、短時降雨強、累計雨量大等特點。8日,首爾市韓國氣象廳附近1小時最大雨量達141.5毫米、3小時最大雨量達259.0毫米、6小時最大雨量達303.5毫米,短時降水極強。首爾市8日降水量超過380毫米,不僅超過常年8月降水量,還突破日降水量歷史極值,為近百年來最大。極端暴雨引發嚴重內澇,一些地區出現山體滑坡,累計造成10余人死亡,超過7000人被迫撤離家園。

    7. 夏季極端高溫“炙烤”北半球,多國出現嚴重干旱

    2022年夏季北半球極度“火熱”,歐洲、北非、中東、亞洲及北美等地相繼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影響近50億人的生活,并導致多國發生山火。7月中旬,巴黎氣溫達40.5℃,英國氣溫首破40℃,葡萄牙最高氣溫達47℃。持續高溫少雨導致歐洲超過六成地區陷入干旱;美國西部多地爆發山火;中國中東部遭遇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長江流域經歷夏伏旱、連秋旱,鄱陽湖8月提前進入枯水期。持續干旱影響全球糧食、航運、能源等多個領域,生產生活受到較大影響。歐洲多瑙河水位持續走低;德國東部由于缺水干旱,糧食作物產量大幅減少。

    8. “炸彈氣旋”“史詩級寒潮”襲擊美國

    1月末,美國東北部遭遇“炸彈氣旋”襲擊,多州出現暴風雪天氣。這場冬季風暴覆蓋美國東部10個州,其中馬薩諸塞州、紐約州等多州出現強風暴雪,積雪超過30厘米。12月22日至24日,“史詩級寒潮”席卷美國。23日,美國中西部局部地區最低溫度降至-40℃以下,費城遭遇近20年來最寒冷的圣誕節,全美大約2.4億人收到極寒天氣預警。年初及年尾兩次寒潮與暴雪天氣,給當地交通出行、電力供應等造成嚴重影響,“史詩級寒潮”還造成超過60人死亡。

    2022年12月24日,美國紐約州伊利縣阿默斯特地區的居民在清理積雪。新華社發

    9. 湯加火山爆發,或助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當地時間1月14日至15日,位于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島海底火山接連噴發,火山灰云主體上沖,最高達18千米左右,這一高度已越過對流層,到達平流層下部。經估算,此次火山噴發形成約360萬噸火山礦物顆粒,是近30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大洋洲各島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智利相繼發布海嘯預警?;鹕交疫M入大氣后會改變大氣輻射強迫,產生制冷效應,對全球氣候有一定影響。另外,強烈的火山爆發還可能增加局部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概率。

    10. 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影響全球多地氣候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持續,預計會在2022/2023年冬季達到極值并持續到2023年春季。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的“三重”拉尼娜現象,即連續三年冬季形成拉尼娜。從全球范圍來看,拉尼娜事件會造成南美洲北部暴雨洪澇頻發,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等地洪澇風險加大,而阿根廷降水偏少。當拉尼娜長時間持續,非洲中部、美國東南部等地常發生干旱,巴西東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易出現洪澇。2022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巴西東北部遭遇持續強降雨,以及近兩年來非洲中東部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烏干達、蘇丹等國持續干旱致糧食短缺及生態環境問題惡化,都與拉尼娜事件不無關聯。

    (責任編輯:張林)



    圖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