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資訊>要聞
    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轉型發展 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
    解讀《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23年02月15日17:58

      近日,中國氣象局出臺《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播雨”計劃),明確未來三年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轉型發展。

      新形勢對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提出哪些新要求?“播雨”計劃可發揮怎樣的獨特作用?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對“播雨”計劃進行解讀。

      記者:當前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面臨哪些新要求,此時推出“播雨”計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王亞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近20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3個政策性文件,為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尤其是在2022年——也是《人工影響天氣“耕云”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耕云”計劃)收官之年,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對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編制和實施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加強國家、區域、省級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和國家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基地建設。發展安全高效的作業技術和新型作業裝備,提高作業水平,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安全管理。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綜合防災減災救災、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國家重大活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等對人工影響天氣要求更加迫切,立足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對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出臺“播雨”計劃,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重要一環,是推進全國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步,也是立足新形勢新需求,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人工影響天氣轉型發展的全新抓手。

    圖為貴州威寧防雹試驗示范基地示意圖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供圖 

      者:編制“播雨”計劃基于何種思路?設定了怎樣的發展目標?

      王亞偉:近年來,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的確取得了長足進步——工作體系更加完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能力得到提升,服務保障領域不斷擴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如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能力不足;“五段”實時業務質量仍存在短板;科技支撐能力急需提升;裝備現代化建設和安全管理仍有較大差距;客觀化追績問效、定量化效果評估機制有待完善等。

      因此,在編制“播雨”計劃時,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觀念,聚焦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由分散、粗放、相對獨立發展向集約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轉型發展,提高以智慧為主要特征的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水平,為防災減災救災、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國家重大活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等提供強有力保障。

      基于這一總體思路,“播雨”計劃提出未來三年工作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范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集約高效、國省聯動的精準作業能力明顯增強,流程清晰、客觀定量的效果評估業務基本建立,先進高效、安全可靠的裝備彈藥及其全鏈條監管能力顯著提升,聚焦核心、內外協同的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職責清晰、管理規范的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加強。

      記者:為落實好三年工作目標,“播雨”計劃在優化業務布局上邁出較大步伐。這一方面有哪些看點?

      王亞偉:秉持“主動、互動、聯動”的思路,“播雨”計劃進一步推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與觀測預報等氣象業務集約發展,完善國、省、市縣、作業點“四級業務布局”,將原有的“五段”實時業務拓寬為“七段”實時業務,增加了前期作業條件展望和全業務流程安全管理。

      具體而言,主要通過三方面實現:

      一是構建新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術體系。推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加快融入觀測、預報、服務、信息等氣象業務。其中,強化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引領支撐地位,加快從科研試驗型向研究業務型工作的轉變,同時將區域級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作為國家級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區域協調功能。突出省級氣象部門主體核心作用,建立人工影響天氣實時業務,強化對下指導指揮能力。市縣級相關機構則主要負責釋用上級業務指導產品,提高本地作業監測預警和實施能力。這樣一來,確保業務技術向國家級和省級集約,產品應用、檢驗和作業服務向市縣級下沉,流程通暢、權責明確。

      二是建設集約化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平臺?;跉庀蟠髷祿破脚_的“云+端”架構,建立國-省兩級部署、市縣級應用的一體化、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平臺。構建云支撐系統,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各類信息、各類觀測預報信息的云收集、云存儲。

      三是完善作業飛機與示范基地布局。聚焦國家戰略,圍繞糧食主產區、“三區四帶”重點生態區、重大活動和重大應急需求,完善作業飛機布局,優化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范基地規劃和布局。形成高低空搭配、覆蓋面廣、機動性強的空中作業力量,增強在各種條件下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能力。在西南、華北、東南區域重點打造7個試驗示范基地,鼓勵各地根據本地需求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范基地并開展研究試驗。加快推動人工影響天氣觀測融入全國綜合氣象觀測站網統一設計與管理。

      2022年9月27日,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在“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的阿尼瑪卿冰川地區,利用搭載了云微物理探測和人工影響天氣催化設備的翼龍-2H大型無人機,對降水云系進行探測并成功實施人工增雪催化作業。圖為翼龍-2H大型無人機起飛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 航空工業供圖

      記者:“播雨”計劃還提出“五項能力提升行動”,將如何具體實施?

      王亞偉:針對當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播雨”計劃提出精準作業、效果評估、安全監管、科技創新和支撐保障等五方面能力提升行動,作為今后三年的重點任務。

      精準作業能力提升行動,要求規范作業指揮實時業務,按照一周、72小時、48小時、3小時的時間節點,分別開展作業過程預報、作業潛力預報、作業條件預報、作業條件監測預警,并進行相應的作業展望、作業計劃、作業預案和方案設計的制訂。同時明確業務內容,制作發布業務產品,優化指揮業務流程,形成業務技術規范。

      效果評估能力提升行動,本著科學、客觀、定量的原則,建立面向常態化、典型過程和年度三類服務場景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和效益評價業務,提高作業信息規范化水平,優化效果評估指標,完善效果檢驗方法,提高評估業務質量。

      安全監管能力提升行動,主要將通過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技術標準和規范,加快列裝高性能增雨飛機等新型作業裝備,推進地面作業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實現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彈藥的實時動態安全監管等,提高安全作業水平。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旨在構建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深化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科研技術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各種平臺聚才優勢,聚焦人工影響天氣核心機理與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同時完善轉化激勵機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逐步提升支撐業務發展的科技創新能力。

      支撐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旨在推動政府強化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支持,健全部門合作機制,加強省級業務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業務規范化管理水平,構建涵蓋人工影響天氣全業務鏈條的標準體系。

      記者:結合《綱要》和《意見》部署要求,氣象部門將如何確?!安ビ辍庇媱澑黜椚蝿章涞芈鋵??

      王亞偉:中國氣象局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認真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綱要》和《意見》部署要求,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和轉型發展。

      對外,充分發揮部門間合作機制作用,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地方政府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播雨”計劃的宣傳解讀,挖掘相關典型案例,為“播雨”計劃順利推進凝聚共識。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成功實施人工增雨 李斌喜 攝影

      對內,將從制度、規劃、科技、人才、投入等方面提出實質性舉措。氣象部門將持續強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左右互動、上下銜接、統籌協調,健全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優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業務規范化管理,建立業務準入退出和質量評價機制。組建創新團隊,培養領軍、骨干和青年人才,推動基層作業專業化隊伍建設。加快構建支撐保障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細化“播雨”計劃工作任務,將責任落實到各年度、各單位,納入目標考核,督促強化落實,鼓勵各級氣象部門創新實踐。

     ?。ㄗ髡撸喝~奕宏 陸耀輝?責任編輯:張明祿)



    圖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