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lwei9"><nobr id="lwei9"></nobr></object>
<pre id="lwei9"></pre><code id="lwei9"></code>

  • <th id="lwei9"><video id="lwei9"></video></th>
  • <video id="lwei9"></video>

    <th id="lwei9"></th>
  • 首頁>資訊>綜合
    黃岡:“氣象+新能源”保障電網高效運行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23年03月02日08:12

    2月13日,湖北省黃岡市氣象服務專家團隊走進國家電網黃岡供電公司。針對當前能源結構的變化給電網穩定運行和負荷調度帶來的挑戰,雙方圍繞影響電力生產各環節的氣象敏感度及提高地區電網短期負荷預測精度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氣象部門在新能源發電、用電負荷預測和災害性天氣電網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痹谧剷?,國家電網黃岡供電公司調度控制中心負責人對氣象部門的優質服務表示感謝。

    深挖需求 氣象服務特色更加突出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指引下,黃岡市依托天然的地理環境優勢,搶占新能源風口,發展勢頭迅猛。目前,黃岡全市已建成、在建及已批復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總量位列湖北全省第一。

    如何搶抓“雙碳”機遇,順勢而為,讓氣象賦能新能源綠色發展?黃岡市氣象局深挖地方需求,為新能源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氣象科技支撐。

    圍繞“雙碳”目標,黃岡市氣象局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強全市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和保護,充分發揮氣象在能源保供中趨利避害作用,為黃岡市清潔能源快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

    針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依賴天氣變化等特點,黃岡市氣象局將“加強氣象要素與發電功率預測預報方法研究”作為抓手,多次組織開展新能源領域氣象服務需求調研,深入了解服務需求,科學分析和論證,制定了黃岡電網智能調度氣象服務方案,讓特色氣象服務更有針對性、可持續性。

    矗立在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鎮砌石村山頂的風力發電機組迎風“起舞”。來源:新華網

    變中求新 氣象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隨著新能源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在推動電源清潔化、電網智能化的同時,也推進著傳統電力系統運行模式向智能協同供需平衡轉變。傳統的電力專業氣象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用戶與日俱增的多元化、專業化、定制化、精細化的氣象服務需求,需要“氣象+新能源”智慧能源預報服務技術提供支撐。

    面對需求變化,黃岡市氣象局組建創新團隊開展特色專業氣象服務研究,推動傳統氣象服務向研究應用型氣象服務轉變,積極爭取湖北省氣象局支持,組建省級、市級專家參與的科研團隊。與國家電網黃岡供電公司多次會商探討,梳理黃岡水電調度、電網安全、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等服務需求清單,聯合開展新能源短期發電功率、超短期發電功率、全區用電負荷以及全網供給等預測技術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10月,黃岡電力調度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系統在國家電網黃岡供電公司亮相,實現了每天自動對全市47個新能源發電站發電量的預測。2022年1月,該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全過程自動化預報,滿足了新型電力系統對氣象服務多元化、專業化、定制化、精細化的需求。

    轉化成果 氣象服務效能顯著強化

    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也導致了“棄風、棄光”現象時有發生。如何巧妙運用氣象預測,減少資源浪費?

    針對這一難題,專家團隊升級系統,引入分區氣象預測模型,優化了中長期負荷電量預測、月季年度氣候資源及發電量評價報告生成策略,建立了電網設備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模型和動態數據庫,提前預知極端天氣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大大減少“棄風、棄光”比例。

    系統投入使用后,黃岡電網調度更平穩更高效,人力資源配置更節約更科學。經技術檢驗,黃岡電網日最大負荷預測平均準確率達97.08%,光伏發電短期預測日均準確率達94.5%,風電短期預測日均準確率達90.35%,遠遠超過國網標準。

    2022年,黃岡經歷了長時間、大范圍的極端高溫干旱天氣,黃岡全市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國家電網黃岡供電公司利用電力調度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系統精準的預測評估,在長期日供電最大負荷明顯增加的情況下,保證了電網高效運行,未出現拉閘限電現象。

    預計到2025年,黃岡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900萬千瓦,約占湖北省總量的1/4。黃岡氣象部門將持續發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含新量、含綠量”。

    (作者:張白云?責任編輯:張林)



    圖解 更多